<p id="zriji"></p>

<pre id="zriji"></pre>
  • <p id="zriji"><strong id="zriji"></strong></p>
    <pre id="zriji"></pre>
  • <acronym id="zriji"></acronym>
      • 新聞中心BANNER

      山東省畜牧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日期:2011/12/13 11:44:32

      根據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見>和<山東省畜牧產業振興規劃(2011-2015)>等文件要求,為進一步加快全省現代畜牧業發展和畜牧強省建設步伐,再創山東畜牧業發展新優勢,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環境

      “十一五”是我省畜牧業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和重大風險挑戰,全省畜牧獸醫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大力調整畜牧業結構,加快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克服前進征程中的各種困難,確保全省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確保不發生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保持了全省畜牧業平穩較快發展,“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勝利完成。

      一綜合生產能力上了新臺階。2010年,全省家禽、生豬、牛和羊出欄分別為163572.63萬只、4301.11萬頭、449.35萬頭和3005.11萬只,分別比2005年增長12.74%、0.88%、5.55%和0.07%;肉類總產量704.36萬噸、禽蛋384.84萬噸、奶類271.56萬噸,分別比2005年增長7.08%、5.96%和38.09%,奶業不僅是“十一五”畜牧業發展最快的產業,也是我省畜牧業最大亮點;畜牧業產值1774.46億元,首次突破1700億元大關,比2005年增長57.72%,是大農業中僅次于種植業的第二大產業。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了城鄉居民“菜籃子”產品供應和農民增收。2010年,全省農民畜牧業收入1198萬元,比2005年增長38.44%,是大農業中對農民增收貢獻第二大產業。

      二發展方式有了新變化。2010年,全省生豬存欄200頭以上、蛋雞2000只以上、肉雞3000只以上、奶牛20頭以上、肉牛50頭以上的規模場數,分別比2005年增長253%、29%、94%、108%和96%。畜禽規模飼養比重達到70%以上,標準化飼養比重達到50%以上,分別比2005年提高10和15個百分點。農作物秸稈利用率接近50%,資源消耗率下降7個百分點,規?;B殖場糞便無害化處理率為60%,污水處理率為30%,分別提高10個和8個百分點。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畜牧業生產模式初步確立。

      三產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2010年,全省肉蛋奶比例為2.6:1.4:1,在畜牧大省中是畜種結構比較合理的省份;畜牧業一、二、三產業產值比例為1:1.5:0.2,特別是二、三產業比重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0個百分點,初步形成了與畜牧資源和市場需求相協調,一二三產業相促進、產加銷相銜接的一體化發展格局,品種結構、產品結構,以及整個產業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

      四區域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我省畜禽養殖門類齊全,區域布局明顯,優勢產品和優勢區域較為集中,形成了膠東半島肉雞和特種動物、魯中南生豬和兔業、沿高速公路兩側及大中城市周邊的奶牛、沿黃肉牛肉羊、黃河三角洲草業等各具特色、優勢明顯的產業帶、示范區,區域比較優勢進一步凸顯,區域間協調性持續增強。這些區域已成為我省畜牧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區域。

      五產業化經營獲得新進展。2010年,全省各類畜產品加工企業2000多家,銷售收入過百萬元的895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40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9家,規模以上企業年銷售額1500多億元,均居全國第一位。產品深加工率達到30%,產業化經營覆蓋率達到60%以上。畜牧生產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完善,農民組織化程度日益提高,全省工商登記的養殖合作社1萬多家,占農民專業合作社的35%,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入社成員及股本金額均居全國第一位。

      六動物疫病防控取得新成效?!笆晃濉逼陂g,全省沒有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在全國率先推行了官方獸醫和執業獸醫制度,建立了近8萬人的村級防疫員隊伍,對飼養場實行全程監管。9市59個縣建設了無規定動物疫病區,140個縣實施了動物防疫或檢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能力明顯提高。

      七對外開放呈現新局面。2010年,全省獲得出口注冊的肉類加工企業163家,外資企業1580家,實際利用外資17.6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7億多美元。畜產品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均出口創匯15多億美元,全國第一位,其中禽肉出口占到全國出口總量的50%以上,兔肉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量的90%以上,逐步形成了合作對象以日、韓、東南亞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為主,轉向對歐盟、中東和非洲等新型市場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交流與合作,多方位并舉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總結“十一五”畜牧業發展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做到“六個堅持”。一是堅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始終把畜牧業發展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準確把握調控的重點、力度和節奏,有效提高應對各種風險與挑戰的能力和水平,加快促進產業平穩較快發展;二是堅持完善和落實扶持政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明確政策扶持的重點和范圍,把握政策扶持的強度和速度,注重政策扶持的效果和效益,不斷增加投入,充分保護和調動地方以及廣大養殖場戶發展畜牧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堅持體制與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不斷完善畜牧業發展體制和機制,加快重點環節和關鍵技術的集成、示范、推廣,凸顯科技對畜牧業的支持保障作用,增強產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四是堅持國內發展與國際協作相結合,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發展戰略,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加強創新和吸收再創新能力建設,拓展畜牧業發展空間范圍和產業鏈條;五是堅持畜牧業全面協調發展,牢固樹立畜牧產業一盤棋的思想,實施養加銷一起抓,轉變生產方式,推進精深加工,搞好產銷銜接,推動產業一體化、全面發展;六是堅持推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堅持發展、保護、監管并重,三管齊下,超前謀劃,協力推進,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是我省畜牧業再創新優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最關鍵時期,也是畜牧業發展面臨機遇和挑戰最突出的階段。一些事關畜牧獸醫改革發展的全局性、長遠性、方向性問題,都將集中這五年攻堅和落實??傮w看,整個畜牧業形勢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大的發展環境和支持政策將進一步優化和加強,但也面臨更為復雜的內外部條件,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政策環境將更加優化?!笆濉笔侨尕瀼芈鋵嵤≌?lt;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見>和畜牧產業振興規劃的重要時期,也是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關鍵階段,各級黨委政府將更加重視畜牧獸醫工作,把它作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的重中之重,作為保供給、惠民生的重要產業,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破解畜牧業發展“瓶頸”和難題,在財稅、金融、土地、保險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基礎設施、監測體系和標準化養殖、良種補貼等方面力度不斷加大,畜牧加工企業貸款政策更加寬松,支持政策體系逐步完善,為“十二五”建設現代畜牧業創造良好的政策條件。

      —— 市場空間將更加拓展。畜產品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目前在市民菜籃子中所占比例幾近50%。從動態發展的觀點看,在收入較低時,居民消費結構主要以糧食為主,當收入水平處于由低向高的發展階段時,糧食消費將逐步下降,畜產品消費則會急劇上升。當收入水平達到富裕階段時,糧食消費逐步穩定,畜產品特別是加工食品需求將進一步擴大。目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3000美元,我省已經超過5000美元。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這一時期是對優質安全畜產品需求快速上升期。隨著我省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以及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城市居民將進入新一輪的消費升級階段,農村居民的畜產品消費將進入新時期,新增城市居民對畜產品的消費需求也將出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因此,我省對畜產品的總體需求量仍呈剛性增加,畜牧業發展空間和潛力依然巨大。

      —— 產業基礎將更加堅實。經過多年積累和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省已經具備了發展現代畜牧業、建設畜牧強省的良好基礎。生產優勢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主要畜產品優勢產業帶逐步形成,各種特色養殖發展方興未艾;規?;B殖水平不斷提高,全省畜禽養殖標準化率達到50%以上;良種繁育體系日趨健全,一批畜禽繁育基地應運而生;科技支撐能力逐年增強,科技對畜牧業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動物防控效果成效明顯,沒有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穩步推進,一批名牌產品和知名企業叫響華夏大地;畜牧業信息服務得到加強,產加銷、科工貿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所有這些,為“十二五”現代畜牧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提供了強大物質支撐。

      在看到我省畜牧業發展面臨良好機遇的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面臨的重大挑戰。

      挑戰一,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近年來的實踐表明,畜牧業越發達,與資源環境、經濟發展、自然安全的關聯程度越深。首先,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目前,世界處在后經濟危機時代,復蘇艱難曲折,中國經濟雖然率先走出陰影,但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仍然很大,畜牧業劇烈波動可能性依然存在。其次,安全的不確定性增加。全球范圍內的極端天氣異?;钴S且有“常態化”趨勢,大范圍的自然災害突發頻發,重大動物疫病發生的可能性加大,畜牧業生產不安全系數增加。第三,要素的不確定性增加。世界性糧價上漲、能源對糧食資源的爭奪,都對飼料糧供應構成威脅,土地、勞動力、能源的日趨短缺也給畜牧業發展帶來重壓。這些都增加了畜牧業發展的不確定性。

      挑戰二,自身積累的約束性加大。多年來,我省畜牧業走了一條追求數量為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路子,暴露出越來越大的弊端。一是粗放增長的方式依然存在。全省仍有近30%的畜禽產品由散養戶提供,奶牛單產只有發達國家的一半多,每飼養一頭豬多耗料20%,秸稈利用率僅為50%。二是安全威脅依然存在。畜牧生產流通方式沒有根本改變,防疫設施設備和人員隊伍不適應,今后一個時期疫情形勢更加復雜;畜禽及產品流通環節多,利益分配不均衡,再加上質量監管手段不健全,安全的隱患仍然很大。近年來,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接連不斷,每次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都對畜牧業是一次極大的沖擊,既影響人們的消費心理,又挫傷消費者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信心,使畜牧生產陷入低谷,艱難前行。三是環境污染依然存在。2007年全省污染源普查,全省畜禽養殖排放化學需氧量357.73萬噸、銅234.40噸,畜牧業造成的面源污染較重,治理任務艱巨。

      挑戰三,來自外部的競爭性加劇。從國際競爭看,全球經濟下滑,貿易保護抬頭,綠色壁壘、技術壁壘高筑,畜產品“走出去”障礙較多;經過多年滲透,外來品種占生產總量的比重高達85%,主要畜禽品種的源頭被國外控制;近年來,國外跨國公司特別是投資基金公司,采取直接或間接方式進入畜禽良種、新興養殖和畜產品加工領域,來自國外的多方面壓力逐步加大。從國內競爭看,畜牧主產省都在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扶持力度之大、發展勢頭之猛前所未有;而我省在傳統的產業、產品優勢逐步減弱的同時,新的發展優勢沒有及時培植起來,在市場中競爭力有走弱的趨勢。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生產方式為主線,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品牌畜牧業為目標,以建設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和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為重點,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堅持產業化帶動、規?;l展、標準化生產、信息化裝備、品牌化引領,統籌公共衛生安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堅持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大力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著力發展規模養殖和畜產品加工,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畜牧產業,著力打造“五大產業集聚區”,努力培植山東畜牧產業新高地和新增長極,力爭實現“三個確?!钡哪繕?。

      (二)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擴大規模與提升質量、效益相結合。以“調結構、轉方式、上水平”為主線,按照集約化、科技化、信息化和生態化要求,大力發展標準化養殖,促進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二是堅持政府扶持與市場推動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協調作用和企業的主體功能,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廣泛吸引國內外各種生產要素,支持畜牧業發展。三是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相結合。加強源頭創新和關鍵技術研究開發,積極推進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和產業化開發。積極探索現代畜牧業經營主體和管理體制機制,大力發展畜牧合作社和各種中介組織,著力構筑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利于發展的現代畜牧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四是堅持產業開發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在全面考慮動物防疫、環境保護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上,科學確定畜禽養殖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尊重自然規律、市場規律和發展規律,實現生產與生態相統

      一、發展與保護相一致、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目標。

      (三)主要目標。

      ——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 900萬噸、420萬噸、800萬噸,畜牧業產值達到2300億元;工業飼料產量達到2350萬噸,產值900億元;獸藥產值達到55億元;農民畜牧業收入達到1500元,確保畜產品有效供應。

      ——畜禽標準化飼養水平和加工能力穩步推進。新認證國家級和省級標準化飼養場3000個,全省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5%;規模以上加工企業達到2500家,設計加工能力達到30億頭(只),畜產品精深加工量占加工總量的70%,畜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5000億元。

      ——畜牧獸醫科技支撐體系逐步完善。全省主要畜禽良種自供能力、覆蓋率每年分別提高1-2個百分點,科技對畜牧業貢獻率達到65%。力爭取得一批在省內外有影響的重大畜牧獸醫科研成果,畜牧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普及率顯著提高。

      ——品牌創建和特色產業培育有新突破。新增馳名商標50個,名牌產品50個,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發展潛力的品牌畜禽品種、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和高效特色產業,挖掘畜牧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叫響畜(禽)產品“山東造”。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得到加強。畜禽強制免疫群體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得到加強,動物疫情監測預警能力不斷提升。動物衛生監督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畜禽產地檢疫率和屠宰檢疫率達到100%。加快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步伐,推進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生物安全隔離區建設。健全動物防疫體系,不斷提升全省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

      ——畜產品質量安全取得明顯成效。繼續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積極推進畜產品無公害生產,“三品”畜產品比重達到60%以上,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不斷提升,確保不發生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公共衛生、產品質量、生態環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建立現代畜牧產業體系。

      三、發展重點及產業布局

      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建設“五大產業集聚區”和“六大體系”的畜牧業發展目標,結合“圍繞一個品種、打響一個品牌、帶動一個園區、做大一個產業”的要求,“十二五”要牢牢把握產業振興的“七大重點領域”,統籌規劃、科學布局,突出重點、全面推進。

      (一)做強傳統養殖業。肉雞、蛋雞、生豬、奶牛、肉牛、肉羊等六大產業是我省傳統養殖業,基礎較好,生產、加工水平高,產值占整個畜牧業產值的90%以上,六大產業多數指標居國內前列,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笆濉币怀鲎ズ靡慌攸c科技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高六大產業技術素質和產品科技含量,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提升傳統產業市場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六大傳統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方向發展。

      1.肉雞。結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城市群和制造業基地建設,以膠南市等45個縣為重點,建設山東半島高端禽肉產品出口加工區,大力發展肉禽(肉雞、肉鴨)等標準化規模飼養,支持加工企業建設畜產品出口基地,提升出口創匯能力。

      2.蛋雞。以濟南市歷城區等49個縣為重點,建設魯西南、泰沂山、魯北和膠東半島4個蛋雞優勢產區,三湖(東平湖、微山湖、馬踏湖)及魯北4個蛋鴨養殖帶,著力提高飼養的規?;?、標準化水平和禽蛋加工能力,創建名牌產品,擴大國內消費市場份額。

      3.生豬。以濟南市歷城區等50個縣為重點,建設魯中南生豬生態生產區,大力發展生態循環養殖模式,提高規?;?、標準化水平,提高養殖環節經濟效益。

      4.奶牛。以濟南市長清區等44個縣為重點,建設沿高速公路兩側和大中城市周邊的奶牛健康養殖區,大力發展奶牛健康養殖,用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武裝現代奶牛業,不斷提高奶牛飼養管理和單產水平。

      5.肉牛肉羊。以濟南市歷城區等49個縣為重點,大力發展肉牛肉羊等節糧型食草畜,加快秸稈轉化,提高秸稈利用率,打造沿黃高質高效肉牛肉羊產業帶。

      (二)做優特色畜牧業。高效特色畜牧業是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新增長極,是實現畜牧產業振興的突破口?!笆濉币迅咝厣竽翗I作為發展重點,制定出臺相應的扶持引導政策,使高效特色畜牧業盡快形成規模,提檔升級,提高效益,成為我省現代畜牧業新的戰略高地。

      1.抓好地方優良品種保護與開發利用。根據前兩年畜禽遺傳資源普查情況,逐個確定地方品種保存方式;省里扶持建立家禽、肉羊基因庫和遺傳材料生物保存中心,劃定中華蜜蜂保護隔離區;市縣要重點對尚未建立保種場畜禽特別是瀕危畜種進行跟蹤,制定實施保護搶救方案。要在保護選育的基礎上,按照“一個畜禽品種、一個主導場家、一套育種方案、一批聯合單位、一套運行機制”的模式,組織畜禽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知識產權的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和新品系。繼續總結推廣萊蕪豬、魯西黃牛、里岔黑豬、濟寧青山羊等地方品種產業化開發的經驗做法,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

      2.抓好傳統地方畜牧食品提檔升級。支持德州扒雞、高唐驢肉、萊蕪香腸、單縣羊肉湯等傳統地方食品規范傳統加工工藝、根據市場需求擴大生產規模、引導建立原料供應基地,搞好質量安全的監管檢測,全面實現提檔升級,,擴大國內外市場份額,不斷引伸畜牧業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

      3.抓好特種動物養殖和深加工。要緊緊圍繞全面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這條主線,抓住不同特種養殖品種存在的主要問題,實施重點突破。水貂、狐貍等皮毛動物,要突出抓好品種提純復壯、養殖技術配套推廣、疫病防治,布局建設改造皮毛加工廠和交易市場;兔重點要在標準化養殖和產品加工上搞突破,開發兔肉、兔毛、兔皮新產品,培育養兔業品牌;養蜂主要是擴大養殖規模、控制產品質量、推廣蜜蜂授粉。同時,應因地制宜發展鵝肥肝生產和山雞、鵪鶉、鴿子、鹿等特種動物飼養,增加花色產品,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

      (三)做大戰略性新興畜牧業。節能環保、數字信息、光電技術,生物制藥(含新獸藥)、新飼料添加劑、裝備制造、畜牧文化、觀光旅游等是我省戰略性新興畜牧產業,代表著未來畜牧業發展方向?!笆濉币o緊跟蹤國內外戰略性新興畜牧產業發展動態,積極適應世界新興畜牧產業快速崛起的新趨勢,把準發展方向,盡快形成產業規模和新的增長點,下氣力走出一條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高的新型畜牧業發展之路。

      1.節能環保業。以推廣發酵床技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新型保溫材料技術和光電技術為重點,建設一批畜(禽)環保養殖、秸稈氣化、節能畜(禽)舍和太陽能綜合利用等示范項目,推動畜牧業向節能、綠色、低碳、環保方向發展。

      2.數字信息業。以推廣奶牛、生豬、肉雞等畜禽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為重點,加快發展畜牧業互聯網、物聯網、高端軟件產業,開發數字視頻監控、終端識別、在線分析、疫病早期發現等應用系統,實現畜牧業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

      3.生物制藥(含新型獸藥)和新飼料添加劑業。以生物獸藥、生物制造為重點,加快建設省級新獸藥創新研發平臺,推進生物獸藥基地建設,構建完善生物技術與獸藥科技創新體系。支持畜禽疫病診斷試劑和生物疫苗以及綠色高效生物獸藥、微生態制劑和酶制劑產業化,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形成一批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促進產業規模集聚擴大,推動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生物技術與獸藥產業群。改造創新中獸藥傳統工藝,推進中獸藥理論和生產全過程的現代化,大力發展規?;兴幪崛『椭圃炱髽I,構筑中獸藥高科技創新平臺,加快開發安全高效低殘留的新型獸藥。組建原料藥、中藥、禽藥、畜藥、水產藥、寵物藥和蠶用藥等獸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促進人才培養和新獸藥研發。重點支持對市場需求潛力大、能夠填補市場空白、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安全和生物安全水平的新工藝、新成果、新技術的研究和轉化。加快微生物發酵、催化劑、酶制劑等有效成分分離提取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開發生產一批功能性綠色環保新型添加劑產品。

      4.裝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一直是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短板”。以飼養、孵化、識別、擠奶、加工、監測、傳感、糞污處理、快速診斷等高端智能裝備為重點,加快推動畜牧制造業精細化、便捷化,研究現代設計、先進加工、先進制造模式等技術,提高成套裝備生產能力,帶動畜牧裝備制造業發展升級,提升畜牧業現代化水平和產業競爭力。

      5.畜牧文化和觀光旅游業。我省畜牧業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旅游資源豐富。結合我省畜牧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以畜牧業旅游、觀賞動物養殖、斗牛斗羊比賽、文化深度開發、產品展示推介等為重點,深挖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點、產業特征的畜牧文化項目,培植集觀賞、體驗、競技于一體的動物園、博物館、科普館等,將畜禽產仔、飼養、防疫、屠宰(擠奶)、加工(包括烹飪、腌烤)到制成品等一系例過程展現出來,展示畜牧生產過程,吸引游客觀賞休閑體驗,豐富發展畜牧文化內涵,充分發揮畜牧文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打造畜牧文化產業,形成以畜牧文化建設推動畜牧產業發展,畜牧產業發展促進畜牧文化建設的良性互動局面。

      (四)做精畜產品加工業。按照“規模做大,產品做精,鏈條拉長,品牌打響,附加值提高,企業農戶雙贏”的要求,著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畜產品精深加工,構建綜合利用、梯級增值的產業格局。以140家省級以上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00個畜牧加工園區為重點,支持畜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引進,開展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培育高成長型畜產品加工企業,重點引進和新建豬牛羊肉、乳制品等精深加工企業,迅速增加畜產品加工總量,大力優化畜產品加工業布局和產品結構,推動以加工產品升級帶動產業升級和發展。加大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力度,加強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整合,推進龍頭企業集群化、集團化、國際化發展。2015年,全省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畜產品加工企業達6家以上,過50億元的15家以上,中國名牌或馳名商標200個。

      (五)做好畜牧服務業。支持建設一批畜禽良種繁育場、擴繁場、資源場和人工授精站,逐步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運轉順暢的現代種業體系和家畜改良體系;圍繞10大主導品種和10大關鍵性技術,加大科技創新、轉化和推廣力度,保證優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進場入戶,切實解決“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道坎”問題;加快動物診療規范化建設,健全工作制度、完善配套設施,發揮診療機構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中的預警預報作用;嚴格獸藥、飼料等畜牧業投入品行業準入,全面推行獸藥生產、經營、使用“3G”認證和飼料的規范化管理,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直銷配送、電子商務、拍賣交易、網上專營等現代畜牧業流通業態,完善現代畜牧業營銷體系,從源頭上保障飼料、獸藥安全;加強山東畜牧獸醫政務平臺和商務平臺建設,構建覆蓋全省的畜牧獸醫信息網絡體系,加強畜牧業生產和消費信息統計監測,提高對畜牧業生產的預警預報和信息服務能力,準確指導生產者合理安排生產,促進畜產品均衡上市,防止產業大起大落;完善省級畜牧養殖環境、蜂產品質量、種畜禽良種、牧草及草種質量檢測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省市縣三級畜產品質量、動物疫病、飼料、獸藥質量檢測體系建設,強化鄉鎮動物疫病實驗室快速檢測能力建設,力爭在全省建設一批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社會公認、保障有力的各類實驗室,提高畜產品質量保障能力,維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六做細獸藥行業

      堅持“鼓勵先進、扶持優秀、打擊非法、遏制落后”的原則,加強培訓教育、技術引導和審批監管,提高準入門檻,繼續堅持有序引導新建獸藥GMP企業,強化對低水平、小規模企業的監管,改變獸藥生產企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現狀。扶持牛羊用藥、寵物用藥、水產用藥、經濟動物用藥的開發。鼓勵獸藥企業的兼并重組,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全省獸藥行業的競爭能力。結合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獸藥GSP)的實施,嚴格實施處方藥制度,遏制原料藥、抗菌藥物濫用現象。開展創建安全放心獸藥使用區和使用企業認證工作(獸藥使用質量管理規范,獸藥GUP)。依托協會等組織企業參與展會,開展產銷對接,加大國(?。┩馐袌鲩_拓力度。推廣健康養殖模式,從源頭控制動物產品質量。大力宣傳動物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普及獸藥殘留相關知識,不斷提高養殖場(區、戶)、屠宰加工者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法律責任意識。

      (七)做專飼草飼料工業。飼草飼料是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基礎。在不斷加快傳統飼料工業發展的同時,積極研制、開發、生產安全高效、環保低成本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大力開發各類飼草料資源,擴大苜蓿、飼用玉米等優質高產飼料作物種植,建立優質飼草、飼料原料基地。積極開發紫花苜蓿草粉、餅粕類等蛋白飼料資源,加快秸稈飼料等非糧食飼料的綜合利用步伐,降低畜牧業對資源的消耗。進一步加強飼料企業的監管力度,提高飼料企業準入門檻。支持大中型飼料企業發展,淘汰作坊式飼料生產,鼓勵現有飼料生產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重組、聯合、兼并,打造飼料企業航母。大力實施飼料質量安全監測計劃,擴大監測范圍,提高監測頻次,確保飼料質量安全。

      四、重點項目

      (一)實施良種品牌開發工程。扶持10家大型畜牧企業從事地方畜禽品種的產業化開發,加強瀕危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培育一批具有山東地方特色的畜禽品種,打出山東的品牌。建設7個省級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加強省級種公牛站、6個省級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站、150個縣級生豬人工授精站建設,提升良種制種供種水平,逐步建立種畜禽生產、測定拍賣、推廣利用相結合的運行機制。

      (二)實施生態養殖示范工程。以規范場區布局、養殖場舍改造、信息化裝備、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備為主,支持5000個畜禽養殖場區進行標準化改造,開展標準化養殖場和現代畜牧業示范區創建行動,逐步形成大中型高標準畜禽養殖場、畜牧養殖小區和家庭牧場并存互促的養殖格局。進一步抓好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畜牧基地、沿黃畜牧產業帶、山東半島高端禽產品加工出口基地、魯中南生豬產業帶等畜牧業重點區域發展布局,落實畜禽養殖場區備案管理制度,扶持推廣生態養殖技術,確立現代養殖方式,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

      (三)實施動物疫病防控工程。建立畜牧獸醫與衛生管理部門信息溝通和聯防聯控機制,開展對重大人畜共患病的凈化行動。完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落實隊伍、資金、技術、物資儲備,提高應急能力。將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所需疫苗、耗材、人工、檢測及應急物資儲備經費列入省市縣財政預算。完善動物防疫、檢疫和監督基礎設施,盡快建成省級和5個市級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完善市縣鄉基層動物防疫設施建設,推進村級動物衛生室規范化建設,開展動物診療機構標準化試點建設,完善省市縣鄉四級冷鏈體系建設。支持建設15個省級動物疫情測報站和信息平臺。加強72個省際間和膠東半島無疫區與緩沖區間公路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建設。加強動物隔離飼養場、無害化處理廠建設。大力推進無規定動物疫病省建設,加快膠東半島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范區的國家評估和國際認證。

      (四)實施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力度,將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作為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新建省級畜牧環境檢驗檢測實驗室,扶持4個省級、6個區域性及100個縣級飼料、獸藥、畜產品、牧草等公益性檢驗檢測實驗室改善條件。逐步形成以企業生產檢驗為基礎、省級評估認證檢測為龍頭、縣級日常監管檢測為主體、市級仲裁復查檢測為補充的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和信息發布制度。支持800個生鮮乳收購站標準化改造,做好常規性質量檢測,強化質量監管,確保生鮮乳質量安全。開展畜牧業標準化示范縣創建行動,加快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衛生。加大出口飼養場、供大中城市飼養場監管力度,進一步落實備案制度,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嚴格畜牧業產地環境控制、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質量監測全程監控,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

      (五)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大力引進和培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推行畜產品加工分級管理制度,扶持畜產品加工企業改善生產和技術條件,提高產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斷延伸和拓展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國內外市場競爭力。落實140家省級以上畜牧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對畜產品加工出口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加強畜產品質量和消費宣傳,創新銷售形式,方便城鄉居民消費,培養成熟的消費群體。深化與滬杭寧、京津塘地區的產銷合作,組織產銷對接會、產品訂貨會。逐步增加長三角地區生豬、家禽及其產品,京津塘地區生豬、牛羊及其產品供應量。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不斷擴大畜產品出口規模,進一步提升畜牧業外向度。支持20個大型畜禽批發交易市場建設,完善畜禽拍賣交易機制。

      (六)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加大農業良種工程、重大科技專項、技術創新工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資金投入對畜牧業的支持力度。依托省農業科學院、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等單位,整合科研、教學、推廣、應用等單位的技術力量,扶持建設10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開展良種培育、畜禽飼養、疫病防治、新獸藥研發、信息裝備、環境凈化和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等科研攻關。圍繞畜牧重點產業和領域,支持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建設20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10家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畜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畜牧獸醫高端人才培養,培育科研創新團隊,積極引進管理和技術人才,鼓勵和支持高新技術人才帶項目搞開發,對畜牧科研、技術推廣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給予獎勵。支持完善省市縣鄉四級畜牧獸醫信息網絡建設,搞好軟件開發,發展終端用戶。定期發布畜牧獸醫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支持畜牧獸醫推廣單位、畜牧合作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開展發酵床養殖、奶牛全混合日糧飼喂、生豬人工授精、動物疫病程序化免疫等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制定實施畜牧從業和服務人員培訓計劃,把村級動物防疫員、家畜配種員和畜牧合作組織人員列入“陽光工程”培訓對象,加大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力度。

      (七)實施飼料獸藥優化升級工程。支持50家飼料生產企業開展安全生產示范項目,加強技術改造,加快聯合重組,擴大飼料、獸藥等生產企業規模,建立現代企業經營制度,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培育年產值過100億元的飼料企業3家,過50億元的飼料企業5家。支持秸稈、牧草飼料開發利用,加快發展秸稈飼料,推廣優質飼草飼料作物種植,努力實現區域性糧、經、飼三元種植,比重達到10%以上,青貯氨化秸稈4000萬噸。

      加快開發安全高效低殘留的新型獸藥,嚴格落實獸藥生產企業GMP管理制度,實施獸藥名牌行動;全面開展獸藥經營企業GSP認證,扶持優勢經營企業,通過GSP檢查和產品質量抽檢,創建2000個放心獸藥經營企業;倡導養殖環節實施獸藥使用質量管理規范(獸藥GUP) 管理,規范獸藥生產經營和養殖環節用藥行為,加強獸藥安全使用監管,杜絕未經審核的獸藥產品進入,到2015年,爭取有2000家養殖企業成為獸藥使用安全規范單位。

      (八)實施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工程。幫助農民增加資金投入、提高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增強家庭經營集約化水平。圍繞畜產品加工企業、市場需求,組織畜禽飼養、飼草飼料生產等合作社,解決家庭經營中生產、加工、銷售、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引導農村黨員干部、特別是村兩委干部以及懂經營會管理的農民,帶頭發展合作社;引導縣鄉畜牧獸醫服務部門和各種社會力量興辦的服務實體、畜產品加工企業、供銷合作社等參與發展合作社。加強對合作社的指導、扶持和服務,支持建設1000家畜牧示范合作社。組織畜牧企業成立行業協會,發揮協會在行業自律、技術服務、市場開拓等方面的作用。

      五、政策保障和規劃實施

      按照存量整合、增量突破的原則,不斷加大對畜牧業的投入,千方百計籌措畜牧業發展資金,全力推進“十二五”規劃目標的實現。

      (一)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增強產業發展保障能力。實施好國家畜禽良種、動物防疫、畜產品質量安全“三大工程”和現代農業發展資金、良種補貼、畜禽標準化養殖場示范創建,以及秸稈養畜等重點項目。加大畜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畜牧業科研推廣和農民培訓等專項投入。加大對畜牧機械、飼草飼料機械、擠奶機械等畜牧業農機具的補貼力度。積極落實村級動物防疫員補貼政策,適當提高補貼標準,逐步完善補貼機制。將動物疫病、飼料、獸藥質量和動物產品中獸藥殘留、畜產品質量、種畜禽、飼養環境、牧草等檢驗檢測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全力實施“基層畜牧獸醫站標準化創建”行動,提高基層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能力。創新金融模式,扶持畜牧龍頭企業成立擔保公司,為畜禽養殖場戶提供貸款擔保。加強銀企對接,探索創新投融資機制,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支持現代畜牧業發展。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積極支持具備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繼續實施好各項畜牧業稅收減免政策,切實減輕養殖場戶負擔。認真總結能繁母豬、奶牛保險的經驗,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逐步擴大畜牧業保險覆蓋面,有效降低和分擔畜牧業風險。加強與國土資源部門的溝通與配合,最大限度地解決畜禽養殖用地問題。

      (二)抓好標準化生產,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實現畜牧產業振興,發展現代畜牧業,必須始終把推進標準化生產,轉變畜禽養殖方式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處理無害化”的要求,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積極開展畜禽標準化創建行動,提高畜禽養殖的規?;?、集約化、標準化水平。從源頭抓起,從養殖場管理抓起,把標準化貫徹到生產、收購、儲運,以及加工銷售全過程,切實解決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實施好<山東省畜禽養殖管理辦法>,加強飼養場監管,引導畜禽養殖場向標準化發展,加快整個畜牧產業轉型升級。

      三創新組織形式,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推動畜牧產業升級,必須創新產業組織形式,扶持壯大做大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必須在產品加工上下功夫,拉長產業鏈條,向精深加工、高端產品、高附加值產品要效益。認真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支持農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則發展多種形式的專業合作組織,為專業合作組織開展加工、運輸、銷售、生產資料供應、技術培訓與推廣等提供優惠政策,充分發揮其在技術推廣、行業自律、維權保障、市場開拓方面的作用,加快構建從養殖場到商品、從生產加工到消費、從國內到國外的現代產業體系。

      (四)實施品牌創建行動,提升畜產品市場競爭力。圍繞重點產業和產品,依托我省優質地方品種、獨特生態資源、傳統加工工藝和深厚歷史文化,實施好“五個十品牌創建”活動,通過系列包裝、大型宣傳、節日節慶、展覽展示等活動,大力標樹和推介名優特新畜產品,提高山東畜產品品牌形象和認知度,叫響山東畜牧業品牌,努力建設畜牧業品牌大省。積極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區域地理標志認證、原產地保護、商標注冊等,培育一批以品牌畜產品生產為主的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加工龍頭企業,畜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品牌畜產品產值和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進一步提高山東畜牧業市場競爭力;全行業質量觀念和品牌意識不斷增強,逐步形成“培育品牌、發展品牌、宣傳品牌、保護品牌”的良好機制,探索出一條品牌強牧、品牌富農的發展之路。

      (五)突出科技支撐計劃,強化產業核心競爭力。整合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技術推廣部門和生產企業等科研資源,加強奶牛數字化生產管理及DHI性能測定、畜禽發酵床養殖、生豬人工授精精、優質肉禽高效飼養、高檔牛肉生產綜合配套、肉羊快速育肥、奶山羊機械擠奶及規?;B殖、畜禽程序化免疫、優質牧草與飼料作物種植利用、新獸藥研發、獸藥安全評價、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與風險評估等重大實用技術研究,組建省級畜牧產業技術聯盟,推進農科教、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落實建設10家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任務,引導畜牧科技走上以企業為主體的運行軌道,不斷提升畜牧產業科技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六)加大高端市場開拓力度,延展畜牧產業發展空間。按照“高端、高質、高效”畜牧業發展思路,以開拓日韓歐為主的國際市場和以京津滬杭為代表的國內大中城市市場為重點,加大我省“名、優、特、新、高”畜產品宣傳、推介、展示力度,不斷提升我省畜產品高端市場占有率。大力推行產品連鎖經營、農超對接、網上交易等現代營銷方式和現代物流業態,組織開展“農超對接”活動,不斷擴大畜產品的貿易和流通。積極辦好各類畜牧業博覽會、展示會、推介會,搭建交易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加快發展改造一批設施先進、功能完善、交易規范、現代化的專業或新型畜產品批發交易市場,構筑畜產品出省出境平臺。

      七加強隊伍建設,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繼續推進獸醫體制改革,認真落實官方獸醫和執業獸醫制度,著力改善縣、鄉畜牧獸醫機構基礎設施條件,提高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待遇,穩定基層畜牧獸醫隊伍建設。加強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在職教育和從業者技術培訓,加快現代畜牧科學知識的更新和普及,把科學飼養、疫病防制、科學管理滲透到整個畜牧產業過程之中,全面提高畜牧行業的整體素質。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畜牧科技人才流動機制。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大批善經營、懂管理的畜牧企業家,帶領和幫助農牧民發展畜牧生產。鼓勵和支持畜牧高新技術人才帶項目搞開發,創辦、領辦畜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促進人力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

      八強化組織領導,營造畜牧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要站在政治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十二五”時期現代畜牧業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轉變工作作風,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創新發展思路,堅持用工業的理念指導畜牧業,用抓工業的方法抓畜牧業,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步伐。切實轉變工作方式,打破區域、行業和部門界限,積極為畜牧業發展提供科技、信息、交通、運輸、倉儲等服務,不斷提升現代畜牧業發展水平;切實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科技、國土、物價、金融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努力確保各項強牧惠牧政策的落實;加大對行業協會與公共服務組織的支持引導力度,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建立新型有效的工作績效考核機制,加強對畜牧業發展的監督考核,確保規劃目標實現。

      “十二五”是我省發展現代化畜牧業,建設畜牧強省的關鍵五年。全省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協作、負重自強,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為全面推進我省小康社會和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附件:

      山東省“十二五”畜牧業重點縣

      一、肉禽業

      膠南市、膠州市、萊西市、平度市、即墨市、滕州市、廣饒縣、煙臺市牟平區、招遠市、蓬萊市、萊陽市、萊州市、海陽市、諸城市、昌邑市、高密市、安丘市、昌樂縣、臨朐縣、壽光市、兗州市、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文登市、榮成市、乳山市、莒縣、臨沂市蘭山區、沂南縣、平邑縣、費縣、德州市德城區、禹城市、臨邑縣、無棣縣、惠民縣、鄒平縣、陽谷縣、莘縣、東阿縣、茌平縣、高唐縣、單縣、鄆城縣等45個縣(市區)。

      二、蛋禽業

      濟南市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市、膠州市、萊西市、平度市、即墨市、桓臺縣、沂源縣、滕州市、利津縣、萊陽市、龍口市、諸城市、青州市、臨朐縣、鄒城市、汶上縣、金鄉縣、微山縣、魚臺縣、曲阜市、兗州市、寧陽縣、新泰市、東平縣、文登市、乳山市、日照市東港區、嵐山區、莒縣、臨沭縣、郯城縣、沂水縣、沂南縣、莒南縣、費縣、平邑縣、蒙陰縣、夏津縣、平原縣、臨邑縣、莘縣、鄒平縣、惠民縣、鄆城縣、成武縣、曹縣、單縣等49個縣(市區)。

      三、生豬業

      濟南市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市、濟陽縣、商河縣、萊西市、膠南市、即墨市、膠州市、棗莊市薛城區、滕州市、海陽市、萊陽市、萊州市、諸城市、高密市、壽光市、安丘市、臨朐縣、曲阜市、梁山縣、泗水縣、汶上縣、兗州市、鄒城市、泰安市岱岳區、新泰市、寧陽縣、肥城市、莒縣、萊蕪市萊城區、莒南縣、沂水縣、平邑縣、沂南縣、郯城縣、齊河縣、臨邑縣、樂陵市、禹城市、陵縣、鄒平縣、陽谷縣、冠縣、高唐縣、陽信縣、菏澤市牡丹區、單縣、鄆城縣、曹縣等50個縣(市區)。

      四、奶牛業

      濟南市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市、濟陽縣、平陰縣、青島市城陽區、萊西市、即墨市、膠南市、膠州市、淄博市臨淄區、高青縣、棗莊市臺兒莊區、東營市東營區、廣饒縣、墾利縣、煙臺市牟平區、萊陽市、萊州市、臨朐縣、青州市、昌樂縣、汶上縣、泰安市泰山區、岱岳區、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文登市、榮成市、乳山市、臨沂市羅莊區、沂南縣、德州市德城區、陵縣、齊河縣、平原縣、禹城市、臨邑縣、陽谷縣、冠縣、濱州市濱城區、鄒平、曹縣等44個縣(市區)。

      五、肉牛肉羊業

      濟南市歷城區、長清區、濟陽縣、章丘市、商河縣、平陰縣、高青縣、東營市東營區、河口區、利津縣、墾利縣、廣饒縣、嘉祥縣、汶上縣、梁山縣、曲阜縣、兗州市、泗水縣、寧陽縣、東平縣、肥城市、禹城市、齊河縣、陵縣、樂陵市、聊城市東昌府區、高唐縣、冠縣、臨清市、莘縣、陽谷縣、東阿縣、茌平縣、濱州市濱城區、惠民縣、鄒平縣、無棣縣、陽信縣、博興縣、沾化縣、菏澤市牡丹區、東明縣、鄄城縣、曹縣、定陶縣、鄆城縣、單縣、巨野縣、成武縣等49個縣(市區)。

      六、特種動物業

      章丘市、平陰縣、商河縣、膠南市、廣饒縣、東營市河口區、東營區、蓬萊市、海陽市、濰坊市濰城區、奎文區、安丘市、臨朐縣、壽光市、諸城市、榮城市、文登市、乳山市、濟寧市市中區、魚臺縣、微山縣、泰安市岱岳區、東平縣、日照市東港區、嵐山區、萊城區、臨沂市河東區、蒼山縣、武城縣、寧津縣、禹城市、樂陵市、平原縣、慶云縣、高唐縣、臨清市、濱州市濱城區、惠民縣、無棣縣、沾化縣、鄆城縣、巨野縣和鄄城等43個縣(市區)。

      七、獸藥業

      培育山東魯抗藥業有限公司、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東康地恩藥業有限公司、山東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個企業集團,爭取年產值過10億元;扶持創建20個全國獸藥行業名牌企業,爭取有10-15家企業產值過億元,其中原料藥方面4個,有山東齊發藥業有限公司、山東魯抗藥業有限公司、山東勝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東魯西獸藥股份有限公司等;生物制品方面4個,有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青島寶依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山東綠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在獸藥制劑方面12個,有山東康地恩藥業有限公司、山東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東華爾康獸藥有限公司、煙臺綠葉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東金鑄基藥業有限公司、山東亞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迅達康獸藥有限公司、山東華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興安動物藥業有限公司、山東圣地寶藥業有限公司、山東德州神牛藥業有限公司等。

      八、飼草飼料業

      培育年產值過100億元的飼料企業3家,過50億元的飼料企業5家。支持山東六和集團有限公司、山東亞太中慧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環山集團有限公司、濰坊中基飼料有限公司、山東龍盛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富達飼料(臨沂)有限公司、濱州和美綠色畜牧有限公司、山東天普陽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和康源牧業有限公司、山東和美華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山東省大發飼料有限公司、泰安市眾成飼料科技有限公司、恩貝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濱州華隆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新發藥業有限公司、山東奧克特化工有限公司、山東省壽光金玉米開發有限公司、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濰坊祥維斯化學品有限公司、泰安吉利飼料有限公司、赤山集團有限公司、臨沂市金泉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22家企業。 

      分享: